2月27日,东莞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东莞,这座充满青春、活力的“双万”之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东莞两会舞台上,来自东莞律师行业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他们肩负着参政议政的使命,怀揣着履职尽责之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律师智慧。
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奔涌不息。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他们凭借独特的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围绕“双万”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核心任务,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提案,为东莞的法治化、现代化进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建言献策共促高质量发展
在两会期间,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法律人的专业角度,围绕城市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提交建议与提案,涵盖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为东莞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东莞“双万”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知,东莞要做强产业水平与激发城市活力齐头并进,为此,他们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谭福龙常委提交了《关于全力推动东莞首发经济 打造大湾区高质量消费高地的建议》,他认为,东莞生产全球五分之一的智能手机、五分之一的毛衣、四分之一的动漫周边和全国近85%的潮玩,是全球供应链,新锐品牌资源丰富。东莞有资源禀赋、有潜力推动首发经济,打造大湾区高质量消费高地。
李爱东委员提交了《关于大力推动“莞品出海”,赋能东莞制造品牌出海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推动“东莞制造”出口出海是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必要之举,也是东莞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城市的重要支撑。
陈德光委员提交了《依法规范我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建设》,他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与全市村集体成员利益息息相关。依法规范东莞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细微处着眼,向大局上发力
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自基层,深耕于基层,对民生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他们围绕东莞发展实际,从细微处着眼,向大局上发力,以专业视角聚焦民生保障、夯实幸福根基,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思考与解决方案。
守护舌尖与校园安全。校园安全是民生大事,刘国光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他指出,东莞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在校园食堂监管上不断努力,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仍有提升空间,家长满意度有待提高,应强化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陈宝瑜委员提交了《关于规范学校饭堂食材安全及营养配备的建议》,关注学校饭堂食材安全与营养配备。她指出,为了整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但当前食材安全及营养配备监管还存在漏洞,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校园安全不仅关乎饮食,也涉及学生心理健康。熊华委员提交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园增加心理老师配备比例的建议》,他指出,近年来中小学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心理教师配备是明显不足的,满足不了在校学生应对心理健康危机的需求,需要在中小学校园增加心理老师配备比例。
刘国光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建议》,他指出,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保障住房与出行权益。住房保障对人才吸引与城市发展意义重大,董康代表、林怀双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加快高质量保障租赁住房的建议》,提议加快高质量保障租赁住房建设,解决人才住房需求,提升人才吸引力。
为城市的和谐稳定注入动力
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不仅为东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也为城市的和谐稳定注入动力。
交通出行问题,向来备受关注,同样体现在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和提案。
谭福龙常委提交了《破局“停车难” 为城市“疏堵”》提案,在他看来,东莞汽车保有量高,停车难导致交通拥堵,破解“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任务。
马植航代表提交了《关于东莞市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处理措施相关建议》,他关注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该问题在人行道和社区巷道尤为突出,不仅影响市民出行、破坏城市形象,还阻碍交通通行,建议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刘国光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治理的建议》,他也指出,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制约城市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交通治理,缓解交通压力。
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源层面问题,受到了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邹育兵代表关注特殊群体劳动保障,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保障的建议》,他提出,尽管东莞已采取系列措施,但新就业形态人员仍面临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报酬不稳定、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措施,有效提升东莞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优化公共资源运营的民生问题。
直指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供需错配,李爱东委员提交了《关于东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引入社会资本运营的建议》,她建议东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引入社会资本运营,提高场馆使用率,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李捧玉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碧玉湖公园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议》,她表示,南城碧玉湖公园经过近一年的规划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东莞市打卡场所。然而,在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深化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效能
法治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才能保障城市的持续繁荣和稳定。近年来,东莞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着力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格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在社会治理领域,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他们建议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邹育兵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虽然东莞已构建较为完善的调解网络体系,推进调解信息化建设,但仍需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提升调解效率与质量。
刘国光代表针对校园纠纷,提出完善校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变传统单一解决机制的不适应性,有效处理校园纠纷,维护校园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司法执行与监督质效如何形成合力,受到了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认为法院执行工作质效关乎司法权威与当事人合法权益。
邝华轩代表提交了《关于监督法院依法执行财产保全措施的建议》,他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各种增设条件和理由不予进行财产保全、多次让申请人补充和提供不必要的材料、以财产在外省外市或无法证明权属等理由,不予保全查封财产、对当事人依法提供担保而不及时或推诿解除财产保全等。长此以往,会让法律在人们心中失去权威性,应当立即予以纠正。
周广荣委员提交了《关于落实人民法院接受“反担保”解除保全措施的建议》,他指出,涉及财产纠纷的司法审判实务中,被告与原告地位不平等,特别是在“财产保全程序”中的地位不平等。落实人民法院接受“反担保”解除保全措施,避免法院消极行为损害当事人权利与司法形象,维护法律权威性。
更多的建议和提案,展示了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专业素养和参政议政热情。不止如此,日常对于城市发展的更多建言与实践,展示了东莞律师群体主动担起“不仅是法律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的中坚力量。
东莞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职,主动作为,是东莞律师行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深化行业建设的缩影。未来,东莞律师群体将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围绕城市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出更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