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法律讲堂|第四期:港澳民事诉讼程序与跨境执行实务

日期:2025-11-19     阅读:436次

会议现场.JPG

20251113日下午,市律师协会办第四期港澳法律讲堂活动涉外与港澳台侨法律专业委员会、港澳台与外事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澳门、香港民事诉讼程序介绍及与内地相互执行实务解析”为主题,吸引了约400人次律师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参与学习。我会副会长邹育兵、涉外与港澳台侨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剑、港澳台与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曼,以及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专业小组成员等参与活动。

在主题分享环节,三位来自澳门和香港的资深律师围绕港澳民事诉讼程序与跨境执行机制进行了系统讲解。澳门执业律师、北京德恒(东莞)律师事务所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潘爱仪以“澳门民事诉讼程序介绍”为题,详细讲解了澳门地区在保全程序、普通宣告诉讼程序、上诉制度、普通执行程序以及各类特别程序的流程与特点,为内地律师理解澳门诉讼制度提供了清晰指引。

潘爱仪律师授课.JPG

(潘爱仪律师授课)

澳门执业律师、广东名道律师事务所粤港澳大湾区律师邱文浩聚焦“澳门与内地判决相互承认与执行”,围绕《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等关键法律法规,解析了两地在判决互认与执行中的法律依据、衔接机制与常见问题,为跨境争议解决提供了务实参考。

邱文浩律师授课.JPG

(邱文浩律师授课)

香港大律师、广东广信君达(东莞)律师事务所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谭智杨以“香港与内地民事诉讼程序对比”为重点,从立案、起诉、保全、审理到执行的完整流程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香港民事诉讼的具体操作。此外,他还特别分析了香港诉讼程序周期长、环节复杂等特点,帮助我市律师深入把握香港司法的实践逻辑。

谭智杨律师授课.JPG

(谭智杨律师授课)

互动环节中,现场参会人员踊跃提问,问题涵盖香港法院对手机聊天内容作为证据的审查方式、能否通过手机号码调取当事人身份信息、港澳律师咨询收费标准以及跨境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原则等多个实务领域,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本期港澳法律讲堂内容翔实、紧扣实务,不仅深化了东莞律师对港澳司法制度的理解,也有力促进了三地法律实务的对接与融合。东莞市律师协会将继续打造高品质专业交流平台,助力律师提升跨境法律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

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专业小组成员(第二批)颁证仪式.JPG

活动期间,邹育兵副会长为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专业小组成员(第二批)的60名成员颁发聘书。此次扩员进一步充实了我市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为东莞涉外法治人才建设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