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与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联合举办“互联网时代下律师业务新蓝海”法律先锋论坛

日期:2018-04-03     阅读:5,050次

4月3日上午,市律师协会与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在东莞市康帝国际酒店三楼北京厅联合举办了“互联网时代下律师业务新蓝海”法律先锋论坛。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主任王小莉及来自法院、仲裁界、工商界、律师界、学术单位共计400余人参会。

市律师协会会长陈锡康、副会长蔡国民及我市150余名律师全程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非淆主持。

(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非淆主持)

市律师协会会长陈锡康和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天喜分别致辞。王天喜副主任在致辞中表达了加强律师和仲裁的深度合作、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美好祈愿。


(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天喜致辞)


陈锡康会长表示,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法律服务的服务形态、运营模式带来颠覆性冲击,但也带来大量的新需求,同时,通过新技术的赋能,又为法律服务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全新可能。面对新技术、新发展、新机遇,法律服务已走进新时代。目前,网络仲裁与临时仲裁是两个竞争较少的细分法律服务领域。运用网络手段,可以把大部分人一般看不上眼的、零碎的、小额的但不断重复发生的小事务整合成回报丰厚的长尾业务。他同时指出,尽管按照至今仍在适用的仲裁法,临时仲裁这种国际通行的仲裁方式在我国还没有获得合法的出生证,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让业界看到临时仲裁有机会解禁的曙光。此外,不同的仲裁机构近年已经透过对仲裁规则的调整,进行嫁接临时仲裁的各种尝试。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牵头设立的中国互联网仲裁联盟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和尝试,该联盟已经出台的《临时仲裁和仲裁机构对接规则》,将临时仲裁与互联网仲裁庭云平台结合,为律师法律服务开拓了全新的业务领域。最后,陈锡康会长希望东莞律师能够抓住机遇,加强和包括仲裁机构在内的业内外同仁的合作,构建更大范围的法律服务生态圈,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辟本地法律服务的新蓝海。

(东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锡康致辞)

本次论坛以“互联网时代下律师业务新蓝海”为主题,特邀5位嘉宾分别从技术革新、模式构建、律师角色定位与实践、多元化解纠纷等维度对中国法律服务发展新趋势展开详细解读,科学探索律师行业新发展,共享发展新成果,助推打造法律服务共同体。

深圳法大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法务官梅臻律师作《网络仲裁+电子合同—律师服务的高效推进器,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主题发言。梅臻律师结合其参与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网络仲裁平台搭建和对接经验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电子合同争议解决平台服务的优势和特点,并创造性提出与律师进行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深圳法大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法务官梅臻律师作主题演讲)

 中国互联网仲裁联盟创始人陈忠谦博士作《互联网时代下法律服务新蓝海》主题演讲。陈忠谦博士向与会人员全方位展示仲裁云平台运行成果,集中分享仲裁智能化催生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成果;同时强调律师在争议服务中的作用,以共建“法律生态圈”为核心理念,实现临时仲裁、调解、机构仲裁全方面联动对接,营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法律生态。并殷切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专业律师加入推广临时仲裁的队伍,共同谱写中国临时仲裁的新篇章。

( 中国互联网仲裁联盟创始人陈忠谦博士作主题演讲)

东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蔡国民从律师行业身处的新时代背景出发探讨律师服务创新。蔡会长指出,新时代为律师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新机遇,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拓宽了律师业务深度与广度,律师需要紧跟新时代步伐,把握新机遇。而临时仲裁正是律师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之一。律师可以通过对临时仲裁中开放式的仲裁员库、设定仲裁员的回避事项和程序的规则以及临时仲裁所具有的高度灵活性来拓展法律业务,共同营造公正、高效的中国临时仲裁市场。


(东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蔡国民作主题演讲)


广东警官学院法学研究所何国强所长以其参与临时仲裁案件审理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拉开临时仲裁的神秘面纱。何所长首先向所有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临时仲裁在中国的适用规则,即必须对接机构仲裁方能具备法律效力;同时指出临时仲裁相比机构仲裁,更具高效性、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并强调以仲裁庭为核心。最后何所长就临时仲裁的办理流程和仲裁云平台的发展作了系统阐述,并分享了自己办理临时仲裁案件的心得体会。

(广东警官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何国强作主题演讲)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杜以星结合党中央作出的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创新法律服务,多元解决纠纷》为题做主题发言。杜庭长指出,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仲裁作为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无论是法院还是仲裁,都应积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而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在网络仲裁的审判流程、创新网络仲裁规则、以及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等方面所作的大量创新探索,对于信息化法治建设都是极为有益的。临时仲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解决商事纠纷的一种创新机制,在规范的操作指引和监督之下,鼓励专业律师去尝试新的纠纷解决机制,更好的解决矛盾,化解纠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杜以星作主题演讲)

最后,在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王小莉主任和东莞市律师协会陈锡康会长的见证下,进行了本次论坛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东莞分会与广东陈梁永钜律师事务所、广东华文律师事务所、广东君政律师事务所、广东闻彰律师事务所、广东众达律师事务所、广东法制盛邦(东莞)律师事务所6家律师事务所达成战略合作,加强双方在助推律师业务发展以及网络、临时仲裁领域的合作,实现法律资源共享,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降低纠纷解决成本。

(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东莞分会与东莞6家律师事务所达成战略合作)

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从中国仲裁实践出发,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就中国法律界共同关心的网络仲裁、临时仲裁、律师服务创新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交流,并就进一步推动中国仲裁发展,加强法律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律师与仲裁合作达成了共识。